花鸟鱼虫,山水土石都是大自然的造化,但由于人类的好奇和不同角度的赏析,赋予了它们更深层次的意义,美其名曰艺术。盛世文玩乱世金,艺术只能在太平盛世才能被大伙追捧,也只有吃饱喝足了没事干的时候才能琢磨出来,依赖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着更多好奇的人类,并让有心人以此为生。再后来慢慢被分门别类,渐渐有了歌舞字画和吃喝玩乐。
就拿钓鱼来讲吧,本来是为了一口吃食,却被老姜给玩出了新花样。现在不只成了玩的一种,还演变成了运动,更是成为了一个行业并养活了数以亿计的世人。
同样是一块石头,由于它的普通或者它的稀少而被赋予了不一样的价值。上图的石头在大家汝河滩门可罗雀,下图的石头却被我朋友花五千块钱从新疆带回郑州,放在了办公室的平头案上,还筹备定做一个底托让它成为上等的摆件。
其实它们都是一块石头,从生物学上来讲,是没什么不同的。
就像二代们,名人之后从出生就携带光环,就算他分手几十次,每次分手都能上新闻;而普通的百姓之子,即便他考上了名牌大学也不会激起一丝浪花。归根结底,还是他们的价值不同,确切的说是他们能带来的价值不同。
以前形容商人是无利不起早,目前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一个活着的人,当然也包含我。今天一个人不畏艰难的第三辛苦跋涉来到这个门可罗雀之地,为的就是能钓到更多的鱼。虽然还不了解能否爆护,但至少我是有私人目的的!
踩着圆不溜秋的鹅卵石,趟着凌乱不堪的灌木丛,步履蹒跚,磕磕绊绊。硌脚拌腿不再计较,时不时还会打滑。不知名的各种带刺的草籽钻的鞋上裤子上到处都是,个别的家伙还会顺着袜子和裤腿往肉上扎,搞的又痒又疼……假如不是为了多钓几条鱼,哪个又想遭这份罪呢?
终于到地方了,还是个把月前的样子,干净又漂亮,没人丢垃圾的地方如何看如何舒服。
今天还是一包通杀加虾粉开拉饵,用三米六无双鲤典藏,1.0+0.4+3号袖钩,LV混养漂,调五目,钓二三目。
这儿一直无人来作钓,试了几竿没任何动静,看来还是有必要打两把酒米的。
十分钟将来,在酒米和拉饵抽频率的双重用途下,浮漂终于有了动静,先后上钩了几条可以忽视不计的小卡拉米。这里就是这操性,每次来作钓都是麦穗和鳑鲏打头阵,我已经习惯了。
直到顶漂的出现,终于迎来了今天的第一条目的鱼——黄金鲫!
这里的麦穗和鳑鲏的吃口也是非常斯文的,譬如下面这位,一目小顿口,我还以为是鲫鱼呢。
为了避免一下这类小卡拉米,我特意把饵团拉的大一些,至少可以给窝子里的阿鲫更多的吃饵机会。
几竿将来来了一个接口,浮漂翻身将来不只不往下走,反而被高高顶起,果断扬竿刺鱼,中!原来是一尾大马口,力道还可以,有点儿手感。只见它张着能吞下自个身体的大嘴,瞪着两只黑里透红的大双眼,不服气的扭动着洁白光滑的身躯,实在是叫人怜惜不已……
洗手的时候,一回头看到一只浑身通黄的蜻蜓落在了我的菜鸟桶沿口处。它淡定自若,气定神闲,身材婀娜,两只大双眼明光闪闪,纯真无邪无邪,叫人忍不住想去爱抚它。算了,不洗手了,实在不忍心惊扰它。
又是一个接口,急加速的浮漂告诉我需要扬竿了,又一尾马口。
嘿嘿,既然马口频繁接口,就证明来的不止一条,而且不沉底。于是把浮漂下移了一漂深,拉饵抽频率打浮。
果然,没多长时间连获两尾马口,还跑了一条!后来就没动静了,看来这一小群马口应该是被我全部钓上来了,那就继续钓底吧。
依据我的作钓经验来看,马口和鲫鱼是可以共存的,马口进窝将来,小杂鱼就会四散逃命。今天的作钓也符合这个规律,马口和鲫鱼会先后来咬钩,马口离开将来,小杂鱼就会去而复返,继续过来捣乱。依据阿文鱼缸里的察看,马口也确实会攻击小鱼,包含白条。
中午吃东西的时候,无意间发现边边上有一大群鳑鲏,快点又给它们扔了一小团饵料配方。期望它们就在边上待着,千万不要去里面祸祸我……
这里水草也比较多,有的鲫鱼全身通黄,看着很漂亮。
这种漂亮鱼是这儿的特点,也是阿文的最爱。有一次他为了钓这种漂亮鱼,用三米九抽了大半天才擒获了几尾,如获至宝一般,放水桶里开着增氧泵带回家放鱼缸里了。
下午终于来了几尾像样的鲫鱼,有一尾力气有点大,拉着浮漂往左侧草丛里跑,结果就被蒲草叶子截胡了,不言而喻,最后的结果就是脱钩跑鱼!
深秋季气的太阳叫人又爱又恨,恨的是紫外线一样非常强,不能不防;爱的是没它还是有的冷,需要把伞放手来晒晒太阳来取暖。
今天一直刮的西北风,我这里比较背风,中午前后还感觉热的不可以。可是一旦照不到太阳就会感觉冷,这就是深秋,早晚温差太大了!
四点过后,体感明显冷了不少,晾着护,又钓了一会儿,坚持到五点开始收摊。
开竿鳑鲏,收竿鳑鲏,也算是圆满吧。
鱼获放流,垃圾带走!
祝大伙:
工作顺利,万事如意,生活幸福,钓鱼爆护!